《昭通地区五莲峰山区黑颈鹤及湿地保护调查规划报告》前言

昭通地区行署林业局局长   

 

    我国政府在1992年就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1 994年又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去年“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项目正式启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湿地暨鸟类的保护工作。

    昭通地处川、滇、黔交界的内陆腹心地带,亦是乌蒙高原的主地,因地形的多样化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沼泽地,曾是众多黑颈鹤越冬栖息的乐土。由于人口增多,过度垦植,湿地日减。目前,在我区五莲峰山区越冬的黑颈鹤仅有1300余只,但依然是世界上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数量最多、最重要的栖息地。然而,由于交通等原因,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外界对昭通黑颈鹤及其栖息环境情况知之甚少。特别是栖息在巧家、永善、鲁甸县境内的黑颈鹤,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比大山包更差,若没有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不久的将来,黑颈鹤及其栖息湿地将会从这里消失。因此,进行一次黑颈鹤及其栖息环境的本底调查、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1997年12月在贵州草海召开的“自然保护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昭通地区对黑颈鹤保护情况的介绍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与会专家要求我区做一个昭通地区五莲峰山区黑颈鹤及湿地本底调查。借此机会,地区林业局及时成立了“昭通地区五莲峰山区黑颈鹤及湿地保护调查规划领导组”,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本底调查规划工作,就黑颈鹤在我区的越冬栖息数量及其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和设计项目。

    规划工作得到美国驻华使馆环境科技处钱琪红女士、云南省林业厅保护处李纯先生和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王跃华的关心和支持;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孙德辉先生做了积极的工作,为我们提供有关照片和长期对黑颈鹤观察积累的资料;在外业调查中得到昭通、鲁甸、巧家、永善等四县(市)林业局和地区护林办的支持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规划因为经费不足,对黑颈鹤栖息环境未作详细的土壤植被调查,成为一大

缺憾,有待后补完善。对本规划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199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