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黑颈鹤保护
-- 7-12 痴情婆媳大山包守护黑颈鹤17年 讲述人鹤深情/张广玉
痴情婆媳大山包守护黑颈鹤17年 讲述人鹤深情
●新华社签约摄影师、《都市时报》《昭通日报·鹤都晚刊》记者 张广玉
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57岁的董玉兰老人坚持为黑颈鹤投食12年。5年前,她患风湿病行动不便,刚过门的儿媳陈光会接替了她的工作,一干又是5年。今年,为救一只受伤被困的黑颈鹤,陈光会险些献出了生命。日前,记者前往大山包,寻访守护黑颈鹤的这对婆媳。 山路难行 “与世隔绝”的大山包 从昭通城里驾车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需要3个多小时的时间。崎岖的山路泥泞难行,不时看到车陷进泥坑里动弹不得。交通的不便,使大山包成了一个与繁华都市相对隔绝的地方。 从大山包乡政府出发,又走了5公里多,才到达黑颈鹤的栖息地——大海子水库。这里的海拔有3000多米,水域和湿地面积120余公顷,非常适合黑颈鹤高寒湿地的生活环境,来这里栖息的黑颈鹤也是几个栖息点中最多的一个。 管理站就建在大海子水库旁边。一下车,正好遇到刚刚给黑颈鹤投食回来的陈光会,她正站在门口甩脚上的黄泥。今年只有24岁的她身材小巧,头发随便地挽在脑后,着装也十分朴素。得知记者的来意,陈光会腼腆地笑了一下,脸上泛起的红色不是害羞,而是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灼伤的痕迹。 陈光会的家就在管理站后面不远。她端起一大盆洗好的衣服往家里走。陈光会说,她每天都会弄脏几身衣服,无奈之下买了一台洗衣机放在管理站。除了洗自己的脏衣服外,还给站上其他人洗被罩和衣服。 3间土房,墙上几乎糊满了报纸——这就是陈光会的家。进家后,她先帮83岁的奶奶理了理头发,为奶奶披好棉衣,又为一旁3岁的儿子擦了擦鼻涕。忙完了这些,她才坐下,开始回忆自己营救黑颈鹤的惊险经历。 惊险经历 为救伤鹤掉进冰窟 “呜啊!”悲哀的鸣叫声穿过高原湿地阴冷的雾气,传到了陈光会的耳中。凭直觉,她感到发生了异常情况。陈光会每天的工作就是给黑颈鹤投食,与黑颈鹤之间有了浓厚的感情,也熟悉了它们的各种叫声。听到叫声,她急忙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去。这天是2008年2月9日,大年初三。大山包的气温很低,非常冷。 陈光会跑到跟前,见鹤群已经飞走,只剩下一只黑颈鹤挣扎着想飞上天空,却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就像是谁抓住了它的腿。陈光会仔细观察,发现鹤的一条腿断了,它的另一只脚牢牢地冻在冰面上,绝望地望着陈光会。 陈光会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石头,握着它沿冰面向河中走去。她用石块凿开了冻住鹤腿的冰,抱起了受伤的黑颈鹤。但就在她准备往回走时,突然“咔嚓”一声,冰面破裂,陈光会掉进了冰窟窿,刺骨的冰水一直淹到她的胸前。呼救是没有用的,因为除了500米外的管理站,附近再没有第二个人。 左手紧紧抱住黑颈鹤,另一只手紧紧趴在冰沿上,陈光会努力挣扎,却无论如何也爬不上来。5分钟、10分钟过去了……她抱在胸前的黑颈鹤慢慢恢复了体力,从陈光会的怀中挣脱出来,在她的头顶上来回盘旋,“呜啊、呜啊”地鸣叫着。这时,陈光会的嘴唇已经被冰水冻成了紫色。 黑颈鹤的离去,让陈光会腾出了另外一只手。她的双手和半个身子撑在冰沿上,努力往上挣。一只脚抬上来,另一只脚又滑了下去,她很想休息一下,但她心里很清楚,只要一停止挣扎,她就再也上不来了。“我也记不得多长时间了,大概又挣扎了10分钟吧,终于爬上了冰面,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走,到管理站门口时,身上一丝力气都没有了。”陈光会回忆,她之后在床上一连躺了3天,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更没有吃一点东西。 婆婆患病 新婚第二天拿过“接力棒” 陈光会的娘家在车路村勒力寨村民小组。2003年农历八月,20岁的陈光会嫁给了车路村大海子村民小组大她3岁的青年赵炳强。结婚时,双方家庭都比较贫穷,没有彩礼,也没有嫁妆,什么都没有。陈光会就这样空手走到了婆婆家。 初进丈夫家门,除了丈夫赵炳强外,屋子里只有丈夫年近80岁的奶奶。直到当天下午1点多,婆婆才背着箩筐回了家。原来,她刚刚才给黑颈鹤投食回来。她笑着向儿媳打招呼,但细心的陈光会却看出老人满身的疲惫。董玉兰是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管理站的护鹤员,已经坚持为黑颈鹤投食12个年头了。听老人说完后,陈光会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扶婆婆坐在凳子上,蹲下身为婆婆按摩起来。“妈,以后我替你去给‘雁鹅’投食吧。”(当地人称黑颈鹤为雁鹅)陈光会边帮婆婆捶背,边试探性地问。最终,陈光会得到了婆婆的默许。 第二天,陈光会便跟着婆婆去为黑颈鹤投食,渐渐地,她便接替了婆婆的工作。 的确,董玉兰老人也该歇着了。她从1992年开始护鹤,为黑颈鹤投食。因为黑颈鹤在大海子栖息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至次年的农历三月初,这段时间大都是阴冷潮湿的天气,因此,董玉兰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手脚冰冷、麻木,加上上了年纪,行动已经不方便了。另外,因为大海子的冬天长时间积雪,董玉兰老人患上了雪盲,看不清东西,经常在潮湿冰冷的泥水里摔倒。董玉兰说,为了省钱,她用白萝卜、花椒和盐熬一锅汤,水开时把腿脚放在锅上蒸,之后再用水洗。她就是依靠这样的土方法来缓解风湿的病痛。 美丽画面 鹤群追着她后面跑 现在,董玉兰不能干重活,手也不能接触冷水,一碰冷水就疼。她只好在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照看孙子。但是,就在儿媳陈光会为救鹤掉进冰窟窿后的几天里,她强撑着活动不便的身体,坚持替儿媳去为黑颈鹤投食。 “只要陈光会一出去,鹤群就追着她后面跑,离她只有3米左右,而陌生人离鹤100米时,鹤就会飞走了。它们都熟悉了陈光会那件红色的羽绒服。”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昭荣说。 每个月,管理站会发给陈光会80元。去年,她加入了黑颈鹤保护协会,协会另外给她一个季度300元补助,还为她买了一套500元的御寒衣物。陈光会每天游走在鹤的栖息地,与她相熟的鹤群时刻都会在她的房顶上飞翔。 陈光会一天会为鹤撒3次食物,分别早上7点半、中午12点、下午4点半。食物主要是玉米,每次60斤,全部是用背篓和提篮装着。投一次食回来,她常常感到腰酸背痛。陈光会说,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撒下的食物被埋在厚厚的雪里,鹤看不到也吃不着,她就用工具一点点把雪拍实、拍平,然后再把食物撒在上面。春节前几天,又下了一场更大的雪,寒冷的天气把她的脚和手冻坏,耳朵也长了冻疮。 人鹤情深 劝说家人加入护鹤队 采访结束了,陈光会又返回救护站,为另外一只受伤的黑颈鹤喂食。这只鹤是一个月前来到救护站的,由于长时间积雪,它找不到食物,饿得飞不起来。目前,这只鹤在她的照料下已经完全康复,不久就可以重回大自然了。在陈光会的劝说下,她的父亲陈大才也在另外一个叫勒力寨的栖息点做了护鹤员,和陈光会一样,至今已有3年。 当晚,记者住在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大海子管理站,整个大海子水库和管理站被浓雾笼罩着,一只鹤也看不见,只听见鸣叫声不时响起。夜深了,黑颈鹤停止了鸣叫,湿地里一片寂静,打开房门,雾气像小雨点一样扑面打来。坐在屋里,感觉双腿冰冰的。听说,很多在大海子过夜的人都患了关节炎,之后便很少有人在这里过夜了。 3月13日,陈光会早早地起来投食了,她遵守了诺言,从家里来到管理站,把我喊醒,让我得以观看她为鹤投食的情景。投食之余,陈光会还会数鹤的数目。她说,由于天气逐渐转暖,黑颈鹤已经陆续向北方高寒地方飞去,大海子栖息点的鹤已经只剩下530只了。 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昭荣说,大山包保护区除了大海子外,加上勒力寨、跳墩河和长会口栖息点,还有约1000只黑颈鹤没走。预计4月中旬,它们将启程,飞往繁殖地。 [本文发表于《昭通日报》2008年3月17日总第4180期第三版“社会”头版(原题为《“鸟类熊猫”黑颈鹤的爱心守望》)、2008年3月21日“彩龙中国网”及《都市时报》A18版“昆滇新闻·面孔”整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6 20:43: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