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的黑颈鹤
□杨 欣
2002年冬,为了拍摄黑颈鹤,我专门到大山包和草海过了一个春节。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世界上栖息环境海拔最高的鹤类。春夏季节,黑颈鹤飞往青藏高原,选择海拔
每年10月底,黑颈鹤就从青藏高原飞到这里,第二年4月才离开。由于金沙江流域人口的不断增长,这些越冬地的自然环境都在发生改变。贵州草海在19世纪末有45平方公里,后来经过多次排水造田,到1972年,草海的面积缩小至5平方公里。20世纪八十年代草海建成保护区之后,通过退耕,水域面积又恢复到25平方公里。草海的水生植物相对丰富,在这里越冬黑颈鹤的食物有一定的保证。
相隔不远是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黑颈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山包原来有很好的植被,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开垦,植被逐年减少,湿地不断萎缩。大山包海拔3,000多米,属于高寒山区,不仅做饭需要燃料,同时取暖也需要燃料,当地没有煤,当地人从前都是砍树为燃料,山上能砍能烧的都砍了、烧了。后来又从沼泽地中挖泥炭为燃料,当地人称作“海垡”。保护区建立后,挖泥炭被禁止,只能花钱买外地的煤。大山包受气候的影响,农作物最多的是洋芋,1毛钱一斤,煤也是一毛钱一斤。海拔高,天气寒冷,当地人一年中烧火的季节长,一家人一年的洋芋只有一万来斤,其中有一半用来换煤。
大山包的两个黑颈鹤越冬地的周围都是耕地,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已经遭到很大的破坏。随着保护意识的加强,黑颈鹤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它们的食物相对在减少,特别是春季,大山包可供黑颈鹤的食物已经减少到最低限度。4月的春播季节,黑颈鹤将要迁徙,需要大量的食物补充,取得食物的捷径只有刨食农民刚播下的种子,这对于当地贫困的农民无疑是雪上加霜。1997年3月,发生了一次就有25只黑颈鹤死亡的事件,其中也有因找不到足够食物饿死的黑颈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批有识之士自发成立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开始募集资金进行人工投食,在保护黑颈鹤平安越冬的同时,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对于人工投食,保护协会也很矛盾,如果黑颈鹤过分依赖人工投食,野性会逐渐丧失,同时也会增加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大小凉山与昭通大山包只一江之隔,许多地方都具备黑颈鹤越冬的环境,居然没有一处有越冬的黑颈鹤存在。四川越西县的耿家湾原来是一片湿地,与云南的大山包、贵州的草海一样,只是耿家湾的湿地不留余地的全部开垦成农田。肥沃的土地使耿家湾成为当地最富饶的地方,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不断减少,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因此当日本一家公司愿意出资购买当地泥炭的时候,当地政府和民众都没有强烈反对,泥炭的开发很快就进入实质阶段。泥炭是沼泽地中最后的资源,一但失去就不可能再恢复成泥炭沼泽。当地人可能会因卖泥炭一时富裕,政府也会因出售泥炭增加本届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泥炭的资源是有限的,最终就象东川的铜矿开发一样,留给子孙的将是废墟和灾难。
如此看来,大山包是幸运的。他们保住了泥炭,也保住了冬季里的黑颈鹤。
【杨欣,四川“绿色江河”会长,著名环保人士。本文为作者供本会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