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bs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dvbbs

黑颈鹤保护网会刊《黑颈鹤》 → 135-4-1用诗韵点燃繁花似锦的蓝空/沈学印


  共有113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135-4-1用诗韵点燃繁花似锦的蓝空/沈学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黑颈鹤保护
  1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1748 积分:1831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7 16:25:19
135-4-1用诗韵点燃繁花似锦的蓝空/沈学印  发贴心情 Post By:2016-12-9 22:16:26

用诗韵点燃繁花似锦的蓝空
——读王昭荣文学作品集《点燃蓝空的遐想》
沈学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1双飞-牟延安 摄.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的日子,收到云南诗人王昭荣的文学作品集《点燃蓝空的遐想》,既心生喜欢,又爱不释手。著名作家夏天敏先生为其写的总序概括全面,评析精准,剀切中理,臻于精妙;通篇诗文,自然亲切,感情丰沛,字字含情,句句见我;人与自然,互为心语,物我交融,让爱飞翔,恰如“南丝绸之路”大地上空炽热明亮的万里云光,更像诗人笔下大山包上那片瑰丽芬芳的花海,把人裹挟进一个感受和情感的漩涡,使灵魂在其中沐浴洗涤,沉浮磨砺,诗章的节奏和行文的构想正如作者在文学作品集副题所标示的那样,这是红尘诗人歌咏鸟类熊猫黑颈鹤的赞美诗,极尽完好地展示了诗人所追求的雅典、诗意、唯美的艺术风格与创作主旨。这部文学作品集的创作与出版,很是符合时下广大作家艺术家走进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让泥巴味更重,让乡土情更浓,让感恩与坚持常驻人间,自我诠释的主旋律的要求。
   
我与云南诗人昭荣已有十多年的互为往来,音信相通,互赠诗书,文情在心。我知道,昭荣长期生活在昭通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他倾尽自己近二十年的青春时光在坚持不懈地做着保护世界珍稀濒临物种、也就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工作,一直在积极地带领他的爱心团队持之以恒地开展以保护黑颈鹤为主题的珍爱环境及宣传教育的活动,并常年主编按期出版一份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会刊——《黑颈鹤》,迄今已出版近140期。更为难得可贵的是,这些都是在他完成本职工作以外的时间里进行的,其情感之真诚,其爱心之显见,可见一斑,让我敬佩。在他生活的昭通地区及身边的人,只要一提起昭荣,必然会与红尘诗人这个字眼联系在一起,将他与黑颈鹤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以至诗歌成为他的膜拜,黑颈鹤成为他的终身最爱。因此,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厚重的工作实践常常会被诗歌的痴迷和黑颈鹤的翩然起舞所唤醒或激活,不时转换成诗情画意的文字,使得自己蓄积已久的诗情在稿纸上在键盘上,获得一次次酣畅淋漓的宣泄,正是这种以文字倾诉为审美表达的抒写方式,使得他心系家园的宽阔胸怀和社会担当的责任感有了淋漓尽致的兑现,同时也愈加鲜明地标举了一个诗人在当今时代面对重大话题时应该做出的必须姿态。
   
昭荣的这部文学作品集《点燃蓝空的遐想》,共分三辑:上篇自然之羽,纯美亮丽,心怀思念;中篇红尘之歌,情暖入怀,尘世有爱;下篇心灵有约,行吟江湖,心灯照我。散文诗是通篇中鲜有的巨大体量,作品架构凸显宏阔,但读来却没有浮泛之感。这一功力得归于诗人情感的饱满,张力的充足,书写的刻苦,行走的坚韧。他的多篇组章结构没有明显的松散与羸弱,场景描写丰富清丽,形象描写、意境营造集中而周密,即便细节之处也颇见生动鲜活,犹如大块田野上绿绒绒的地毯中镶嵌的繁复图案,闪烁着绸缎般的艳丽色调,给人以鲜明强烈的愉悦和质感。随便捡拾一段,可见一斑:
掠起一泓水,泼到有云飘过的天际,天空就涌动着迷人的虹霓。这水温润地绕过村庄,抚摸滋长食粮的土地,用亲人般贤惠而深情的胸怀,熨帖着劳作归来的所爱。”“爱,需要用生命去守护,望断天壤也义无反顾,倘若对爱失去了保护,再美好的心愿也会黯然无助,断无任何结果。诗中的物象真实可触,丰盈的感受诉之于心,即使是属于书写与文字的层面,但其内核凸显的却是属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精神层面的丰盈涵盖,从而真切地渲染出了那一片广袤大地的生存景象与氛围,彰显出文本的深刻主题——散落山野的金色幸福。这里所写的物象存在是具象的,景物描写是及物的,这些事物的具体描写在字里行间得到了清晰可见的表达,也使得诗人激扬的情思获得了具体的寄寓之所,没有因为无所附着或空穴来风而显得虚无缥缈,影无虚幻。
   
著名诗人、资深文学评论家呼岩鸾在读过昭荣这部文学作品集后,不仅写下了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对一个还很年轻的诗人的感想,并以《他找到了一个新世界》为题赏析专论,遥祝恭贺,首肯了昭荣创造的黑颈鹤美学体系,即人、黑颈鹤与大山包的三位一体,物我相融,视《点燃蓝空的遐想》为黑颈鹤一种鸟在鸟类群体中发出的高空中的火焰,唱出的是当今时代的新歌。
   
在诗人的笔下,诗人想象力的触须极尽触碰到历史、地域、宗教及乡俗、情理、文化,把一种思接千载、心骛八极的奔放无羁,笔意无穷的大写意描绘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在杳无人烟蛮荒之地的原始社会,先人们用远古的方式开辟出羊肠古道,狩猎、采摘、农牧、定居,社会细胞开始生息,人类文明开始发端,龙之命脉开始繁衍……这是别人害怕的地方,你却爱的这般深沉。如此的诗句仿佛为我们搭建起一道万里长廊,诗人在其穿越,我等在其穿越,思绪在其翱翔,思考在其拷问,既有精神深度,又有艺术美感,既能乡恋无边,又能且歌且行。不是吗?远离故土,却卸不下那团黏附足底的泥土。无论行走何方总有一种隐隐的刺痛,让我们把目光低垂——那座繁华殆尽的村庄,我用了一生的背负。时空跨越之大,地域描写之广,在透过这一切的描绘与倾诉中,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上思维的清醒和坚韧的前行,他的足迹之下刻满着诗意的辉煌,真爱生态自然环境的虔诚之心,还有对未来发展的难捺之激情:付出就有回报,坚持就是胜利,脚踏实地,尽己所能,证明自己,回报我的父老乡亲!
    在倾注情感丰沛的文字中,我们会看到诗人前行的步履和劳作的身影,看到大山包黑颈鹤群的多姿多彩,看到环保观念在当下传播力量的巨大,也看到写在蓝空遐想下的无穷诗意和美好明天。正是这种种的情感意愿和理念层面的直抒胸臆与深刻表达,才赋予了这部文学作品集以坚实之感,厚重之感,骄人之感。使得读过此书的朋友、知名或不知名的读者,总有一种被色彩斑斓的意象和丰沛的想象力推动着、向往着、前行着,如同波浪般地簇拥而来、相拥同行,且行且思。尤其是对云南迄今还很生疏充满憧憬的我,更有一种美好的诱惑在趋势、在梦寐、在向往,但我相信,这乌蒙高原上的大山包我会有一天来到她的身边,为可爱的黑颈鹤添一把米粒,送上一捧带有北方气息的大豆、玉米、或红高粱,献给昭通人民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图腾,还有我的至今尚未谋面的好友昭荣先生。
   
也许天生慧眼,也许心有灵犀,连绵不断的秋雨,加之初雪纷纷扬扬多日不断的北方,今日云开雾散,朗日重现,使得我的这篇小文也在这样一个舒心畅心开心的时刻划上了句号。
   
以情感交流,以文字说话,远在云南武易高速公路上的昭荣此时此刻会知道我的心情,我们互相告慰的还是那句常说的老话——诗可通心,文情永在!
 

(沈学印,黑龙江省伊春电视台记者、编辑。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国散文诗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伊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伊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