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即将来临,你准备好礼物了吗?
云南多地联合开展“鸟道保护战”
《春城晚报》2014-10-30消息 (申时勋 报道) 在昭通,尽管至今仍没有一处明显的鸟道标记,但作为国际重要湿地的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百鸟园”:这里生活着黑颈鹤、白尾海雕、灰雁、红嘴鸥、斑头雁、苍鹭、池鹭、普通鸬鹚、鹌鹑、凤头麦鸡、棕头鸥、山斑鸠、珠颈斑鸠、鹰鹃、大杜鹃、普通翠鸟、喜鹊、树麻雀、小云雀等47种鸟类。
在这些鸟类中,最珍稀、最耀眼、最尊贵的就是有“鸟类熊猫”美誉的黑颈鹤(当地人称为雁鹅),每年10月底至次年4月,就是黑颈鹤从四川若尔盖湿地成群结队南迁到大山包越冬栖息的季节,“陪同人员”还有斑头雁、苍鹭、白鹭、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等迁徙性候鸟。
近年来,通过观测,每年到大山包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约为1200只,大山包保护区为黑颈鹤家族的最大单体越冬栖息地,跟随的候鸟群数量多达数万只,呈现出了鸟类齐飞共舞的奇特景观,这也让昭通昭阳区赢得了“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
在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和其它候鸟主要分布和夜宿在大海子、勒力寨、长会口、小海坝等地,其中大海子湿地的黑颈鹤数量最多,约500至800只,是最好观鹤拍鹤点,此处设置有观鹤拍鹤通道。
通过20来年来黑颈鹤出行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王昭荣总结出了一套行程短、效率高的路线图:每天中午12:30前,赶到大海子管理站,带上望远镜、高变焦相机,走进黑颈鹤行为研究监测隧道和水禽观测屋,可近距离观看、拍摄护鹤员吹口哨投食等情景;当天下午2:30,到跳墩河、勒力寨等地观赏黑颈鹤嬉戏、跳舞、觅食、争斗;当天傍晚6时许,观看黑颈鹤随着落日余晖飞回大海子等夜宿地;次日早上7:00,到大海子看日出,同步观测黑颈鹤起飞、上天和去远处觅食。
“来不过九月九(农历),飞不过三月三(农历)”,就是当地人对黑颈鹤等候鸟在大山包越冬逗留时间的长期经验总结。由此,预计今年11月初,黑颈鹤等候鸟将如期而至。
由于大山包海拔在2200米至3360米,气温较低,气候多变,景点分散,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记得带上雨衣、雨伞、电筒、望远镜、高变焦相机、防寒衣服和干粮;不违规进入黑颈鹤觅食夜宿的核心区,不在保护区高声喧哗,不穿鲜红色衣服,尽量穿绿色的衣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拍摄鸟类时不用闪光灯,尤其是在晚上,更不要拿手电筒四处照射;不追逐黑颈鹤,以免惊扰黑颈鹤等候鸟;践行生态旅游,不乱扔垃圾,不在草地乱搭乱建夜宿帐篷,不在草地上生火烧烤;不擅自向黑颈鹤投放自己私自配制的食物,以免影响黑颈鹤的健康和出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