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大山包
《春城晚报》记者 李昌莉/撰文 孙德辉/摄影
[原载2004年1月30日《春城晚报》A9版“地州新闻”整版]
自古以来“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昭通,有着数不清的神奇美景,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多数景区至今仍然“养在深闺人未识”,大山包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大山包——这个美丽的地方因稀世珍禽黑颈鹤的留驻而渐为人知,每年在这里越冬的黑颈鹤占中国黑颈鹤种群数的1/3左右,使昭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南方鹤城”,而大山包则成为昭通对外宣传的一张别具一格的美丽名片。春节前夕,记者有幸来到大山包,对这个心仪已久的地方作了一番探访。
A 黑颈鹤的越冬天堂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属区内西凉山片区,距昭通市区79公里。海拔3000-3200米,总面积192平方公里的大山包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之一。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鹤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刊载的资料,中国黑颈鹤种群数量为4000多只,而根据今年1月中旬云南省林业厅以及国际鹤类基金会组织的同步调查结果,在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有1178只。毫无疑问,大山包已是我国黑颈鹤越冬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我们在昭鲁坝区一个阴郁的早晨出发前往大山包,当汽车沿着盘山公路一路攀爬至大山包,挣脱重重雾障之后,高原碧蓝如洗的万里晴空突然铺排在眼前,那种感觉类似乘波音飞机飞到平流层之时,人的心情一瞬间变得开朗起来。大山包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在许多人的想象之外,环顾四野,一片缓慢温柔的母性山峦将你包裹住,心情也随着那圆滑优美的曲线柔和地蔓延开来。跳墩河畔,大小湿地星罗棋布;仙人田万亩草场上,牛羊成群。散落在山峦与湿地之间的村落恰似飘渺仙居若隐若现,似有还无。黑颈鹤就在这美丽的背景里优雅地舒展身躯,在丽日晴空中翩翩掠过。在这里,人与自然如水乳般交融,高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跳墩河和大海子是黑颈鹤在大山包的两个主要栖息地,两处相距仅10公里,1100多只黑颈鹤如此密集地栖息在一起,令人感到震惊。难怪2003年元旦,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董事桑姆先生一个人提着望远镜,坐在山包上看黑颈鹤看了一整天,兴奋不已,保护区的同志请他回去吃饭都请不动。桑姆先生感叹:“除此之外,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如此近距离地看到这么多黑颈鹤!”记者在大山包还碰到了日本爱护动物协会的几位鸟类专家,他们慕大山包黑颈鹤之名,专程前来开展科考活动。
B 把湿地还给黑颈鹤
黑颈鹤之所以能和大山包年年“相约”,主要应归功于这里有459公顷的天然湿地。这些湿地既是黑颈鹤的夜宿地,又是其动物蛋白食物的来源之一。大山包的亚高山沼泽化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也将大山包湿地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湿地。
地处高寒地带的大山包民贫财困,2003年人均纯收入474元。多年前,因为向土地要粮,人们挖沟排水,把许多天然沼泽变成了耕地。湿地面积的缩小直接危及到黑颈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更好地保护黑颈鹤及大山包湿地,昭阳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居住在核心区的759户3245人全部迁往思茅地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目前已从核心区跳墩河迁出移民8个社,332户,1337人。迁出村民所留下的耕地将全部恢复为草场,以扩大黑颈鹤的觅食范围,为黑颈鹤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自1990年以来,区财政每年安排13万元,用于村民的煤炭补助,并推广省柴节煤灶,逐步杜绝村民到湿地里挖“海垡”(草根腐烂后形成的泥炭)作为燃料的现象。记者在大山包看到,保护区同大山包乡党委、乡政府对核心区群众实行固定耕地,退耕种草,打坝蓄水还沼泽,禁止毁林开荒的政策已初见成效。据了解,目前已有200公顷左右的沼泽湿地生态得到恢复,为黑颈鹤顺利越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2002年,新一届昭通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对《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昭通市有关领导多次到大山包调研,督促大山包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获得成功,使之成为全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于去年正式挂牌成立,体现出当地政府对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同时,大山包黑颈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由全国各地及昭通市、区有关人士组成的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于1998年12月成立,如今已发展会员400余人。
C 富有争议的观鹤屋
看鹤要赶早,我们一行人在黎明前赶到了大海子。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海子管理站的道美标等工作人员极其敬业,闻讯后立刻起床来到我们身边,在凛冽寒风中不断地向每个人宣讲关于不要惊吓黑颈鹤以及核心区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在大海子湿地旁边,座落着一栋两层楼高的专为观鹤和拍摄鹤的游客提供的观鹤屋,推开屋内的一扇扇小窗,通过望远镜便可清晰地观赏到黑颈鹤飞翔或沐浴的仙姿。我们可以理解,这座造价20余万元建于2001年的观鹤屋最初的建造目的,一定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人为活动对黑颈鹤的影响干扰,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可供休息的场所。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其外观设计没有顾及到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以致于许多环保人士怎么看怎么别扭,甚至激烈地抨击为“碉堡”。关于拆除“观鹤屋”的请求据说已成为一些政协委员的提案。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钟兴跃接受记者采访时,丝毫没有回避而是主动谈到了观鹤屋所存在的问题。他坦率地承认,尽管观鹤屋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当初设计建造时的局限性,没有考虑建筑物的外观和周围景观的协调,看上去的确有碍观瞻,另外对游客流量的估计不足,也使得观鹤屋建得过大过高。
客观地说,观鹤屋现阶段的存在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它已经正在发挥着警戒线的作用,提示游客不得再往里走,以免影响惊扰黑颈鹤。而据说在观鹤屋还未建造的时候,有少数不自觉的游客竟然骑着摩托车往里冲。更有甚者,冬天湿地冻得硬邦邦的时候,有人把汽车也开进去追黑颈鹤!
钟兴跃告诉记者,保护区管理局十分重视社会各界对观鹤屋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将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具体做法是将拆除观鹤屋的第二层楼,使之变矮,屋顶上再加盖茅草,最终使得建筑物外观变得和周围环境完全协调一致。
D 鸡公山大峡谷奇观
如果说大海子、跳墩河是大山包阴柔美的典范,那么鸡公山大峡谷的险峻则体现出大山包少有的雄奇与阳刚之美。在一片宽阔平缓的草坡尽头,翻过一道弧形山梁,一群似圆非圆的巨石突兀地跃入眼帘。不知道这群巨石在这里已经矗立了多少岁月,历尽了多少沧桑!有人把它们比作天外来客,但看上去更像是鸡公山大峡谷的守门神。
站在大峡谷边上四处远眺,“滇东北第一峰”——海拔4040米的巧家药山矗立在眼前,落差千余米的牛栏江大峡谷似一幅壮丽画卷尽收眼底。峡谷另一侧的峭壁上,巨大的天然图案竟宛如一幅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崖画,依稀可辨的有狩猎、劳作、歌舞等场面。更奇妙的是,崖画前有一座突起的小山峰如同坐在莲台上的送子观音,左手还分明托着一个可爱的小儿。在夕阳的映照下,观音娘娘和小儿的背影无比清晰地投影在崖画上面。
对于喜欢参禅的人来说,鸡公山是一个绝不能错过的地方。迎山风拂面,看层峦叠嶂,令人顿生无限遐思。“隔山喊得应,走路要半天”更是对鸡公山峡谷人家的真实写照。就在让人有绝处逢生之感的峡谷边,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下延伸,一直通往峡谷底部。夕阳西下,一群群裹着牛毛毡或带着红头巾的男女山民们赶完大羊窝的乡街后,哼着山歌,背着背篓,拿着打杵经过鸡公山回家,他们健步如飞地沿山路下去了。当他们走过那些大惊小怪,不时发出夸张的尖叫声的游客身边时,有人脸上露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他们从不因为眼前每天都看得见的绝世美景而作片刻停留,匆匆赶自己的路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