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生长洋芋和苦荞的乌蒙山深处,一群穷得几乎填不饱肚子的青年民兵,演绎着一个个保护生态安全的特殊故事……

黑颈鹤与大山包的民兵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民兵保护生态环境纪事

□ 刘伯钧 陈 俊 本刊记者 姜兴华

[原载2002年第9期总第216期《中国民兵》杂志]

 

  【新闻背景】  黑颈鹤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与大熊猫、金丝猴同列为国家Ι级重点保护动物,高1.2至1.5米,体羽灰白,颈部深黑,以草根、块茎、小鱼、甲虫、蚯蚓为食。目前,全世界仅有黑颈鹤6000余只,濒临灭绝。1994年黑颈鹤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VCN)列为易危(V)物种,1995年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为世界急需挽救的濒危物种,1998年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黑颈鹤繁殖地基本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每年10月中下旬迁徙到云南昭通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平均数量达800余只,去年达1200多只,其种群数量占黑颈鹤数量的1/6左右。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是富有的,这里有大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沼泽湿地,成为世界濒危动物黑颈鹤的理想越冬栖息地。大山包乡又是贫穷的,这里是国家和云南省重点扶贫地区,农民年人均收入仅300余元,人均产粮400余公斤。

  在这里,作为黑颈鹤保护志愿者的青年民兵忍受着贫困的煎熬,为黑颈鹤营造了一个秀美温馨的家园,使到这里越冬的黑颈鹤逐年增多,数量约达世界黑颈鹤总量的1/6,创造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奇迹。

 

与黑颈鹤保持零距离的民兵俩兄弟

——大山包民兵关爱黑颈鹤的故事

  这是国内外数家电视媒体摄下的一组镜头:黑颈鹤最集中的大海子水库百米处的一幢简陋民居里。每年冬季至次年暮春,两个小伙子匆匆忙完一天的农活,就开始为黑颈鹤备食。下午两三点钟,俩人用背篓背着捣碎的土豆,拿着撮箕到大海子水库边投食。鹤们纷纷从水中飞到他们身边两三米远的地方嬉戏、觅食,有的甚至盘旋在俩人头顶,用翅膀轻轻拍打他俩。明净的海子边,黑颈鹤美的身影,就像一团团白柔娴静的云朵,闲适地漫游。看到这情景,俩人乐了……

  这组镜头上的两个小伙子是兄弟俩,哥哥赵炳宪,弟弟赵强,俩人都是基干民兵。几年来,俩兄弟与黑颈鹤形成了零距离接触。每当夜晚,只要听到黑颈鹤"咕嘎"的叫声,俩兄弟就会触电般一块起床跑去查看。一天午夜,俩兄弟听到阵阵黑颈鹤的尖叫声后,便披衣迎着飞舞的雪花前去巡视。借着微弱的电筒光,他俩发现一只黑颈鹤的翅膀被冰封住无力站起,已奄奄一息。哥哥连忙脱下衣服挡住寒风,弟弟刨开冰块。俩人把鹤抱回到家后,又给鹤取暖、喂食,一直守候到天亮,鹤终于恢复了生气。当这只鹤又回到沼泽地与其他同伴嬉戏、觅食时,俩兄弟乐得一蹦老高。

  "黑颈鹤成了大山包民兵生活的一部分!"昭阳区人武部政委张才敏告诉记者,大山包的赵家俩兄弟每年都在大雪覆盖、黑颈鹤觅食困难的季节,义务给黑颈鹤投食,并承担起看护黑颈鹤的重任。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大山包才有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面。

 

宁肯自己饿肚子也不能委屈了黑颈鹤

——大山包民兵为黑颈鹤承担损失的故事

  一天傍晚,车路村自然保护区旁的一个鱼塘里,数十只黑颈鹤争先恐后觅食。只见一条条二三百克重的鱼被黑颈鹤用嘴叼起,两三下就把鱼啄死,之后专挑鱼头吃。这群黑颈鹤饱餐刚离开,又一群黑颈鹤飞过来。黄昏时分,3亩多鱼塘上漂着白花花的鱼尸,被黑颈鹤啄死的鱼达千余公斤。鱼塘的主人是车路村民兵排长、大海子水库黑颈鹤管理站站长赵国宪。此前,他家的洋芋地、苦荞地也遭过黑颈鹤洗劫,尽管政府给他家一些补助,但与造成的上万元损失相差甚远,可他总是说:"宁肯自己饿肚子也不能委屈了黑颈鹤!"

  和大多数当地农民一样,赵国宪家一年的收成仅够吃9个月,年年都是寅吃卯粮。但为了保护黑颈鹤,有一年大雪封山,山下的粮食运不上来,一急之下,他把家里所有的土豆都切了去喂鹤。他还在全村第一个带头退耕还湿23亩多。在他的带动下,车路村就退耕还湿1000余亩,种草700余亩,捐献洋芋4000余公斤。

  由于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要次年4月才离去,而二三月份是当地农民播种的季节,每年播下去的洋芋和燕麦种子有1/3要被黑颈鹤从地里出来吃掉,给农民造成至少1/3的粮食损失。因此,在大山包,"人鹤争地人鹤争粮"的矛盾十分突出。据不完全统计,黑颈鹤给大山包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

  昭阳区人武部在教育民兵以大局为重的同时,还组织民兵外出打工,发展家庭副业,使因黑颈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针对当地村民长期采挖泥炭做燃料破坏了湿地的现状,组织发动民兵植造木炭林3万余亩,有效地缓解了当地燃料缺乏的问题,为黑颈鹤觅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大山包成了黑颈鹤温馨的家园。去年冬,美国、俄罗斯等10余名野生动物专家在大山包考察后说:"这是目前世界上黑颈鹤最好的越冬栖息地之一!"

 

伤愈的黑颈鹤频频来“探望”救命恩人

——专武干部和民兵抢救黑颈鹤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三年前,乡武装部干事、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会员黄清华发现一只受伤的黑颈鹤,他连忙给黑颈鹤包扎伤口,使鹤脱离了危险。可鹤还不能飞,黄清华便担负起养鹤的重任。在喂养的过程中,黄清华细心观察,发现鹤只吃生食物,而且生食物不能用刀砍、切,只有用石头砸碎或脚跺碎的才食用。他还给鹤盖了一个10平方米的窝棚,在地上铺上杂草,这只鹤终于能飞了。黄清华请示有关部门同意后,抱着鹤到离乡政府一公里外的山梁上去放飞。可令他想不到的是,在他返回乡政府时,放飞的黑颈鹤又回到了乡政府大院内,并迎着他边扇翅膀"咕嘎咕嘎"地叫。原来,黑颈鹤格外注重感情,与人相处的时间长了,还能与人建立起感情(据专家考证称:在黑颈鹤的世界中,一家4口是最为完美而又幸福的组合,而失去伴侣的孤鹤在夜晚只能充当"哨兵",守望着同类,孤独一生--记者注)。一连两天,这只伤愈的黑颈鹤被黄清华放飞后,又回到乡政府。第三天,黄清华把鹤抱到离乡政府5公里的地方,把它放回了鹤群。这次,鹤虽没飞回来,可隔不了几天,它总会飞回乡政府的屋顶上盘旋几圈,人们都说,这是鹤来"探望"它的救命恩人。  

  "鹤鸣九皋,声闻于野。"勤劳智慧的大山包农民正用加倍的心血和汗水,为黑颈鹤营造更加秀美、温馨的家园。

  不久前,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大山包考察后发现,去年冬,在大山包越冬栖息的黑颈鹤种群中,成年鹤、幼年鹤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山包的黑颈鹤是一支趋向兴旺、能够正常繁衍的自然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