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包的护鹤人——孙德辉

 [选自2001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绿色英雄”节目]

 

初见黑颈鹤震撼人心的美

孙德辉的镜头追逐过许多的美丽的生灵,起初没有他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拍摄目标和主题,他拍摄黑颈鹤的起因很偶然。一次,香港的11位摄影家到昭通市大山包拍摄风光,孙德辉向国际评判介绍了大山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然而对方的反应很冷漠,说:“我不管它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我只愿意拍风光。”孙德辉似乎要回应这轻蔑,开始将镜头对准了黑颈鹤。这一对准,就再也移不开了,黑颈鹤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1990年,孙德辉深入大山包拍摄风光照片,他刚在一户农家落脚,突然听到山背后传来一阵嘹亮的鸣叫声,农民解释说,这是黑颈鹤的鸣声。孙德辉在空旷的山野中只常听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如今一听到黑颈鹤嘹亮的“咕嘎咕嘎”的鸣声,有一种说不出震撼。
    孙德辉急切想看到黑颈鹤的样子,可天色已晚,只得作罢。他一夜没睡好,第二天早上6:00,就匆匆赶到大因地,正看到十来只黑颈鹤在晨曦中翩翩起舞。孙德辉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动人的生灵,他拼命地往前跑,希望更接近它们。敏感的黑颈鹤被他惊起,从沼泽中起飞,翅膀张开有两米左右宽。孙德辉一下子看呆了。在一片寂静中,黑颈鹤又缓缓地降落在湿地上,收起了翅膀,姿态美极了。孙德辉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毫不犹豫地举起相机,将黑颈鹤的美丽定格。
   第一次和黑颈鹤的亲密接触后,孙德辉开始改变自己的摄影风格,拍摄黑颈鹤成为他的第一选择。出于对黑颈鹤美丽的震惊,孙德辉开始有意识地了解有关黑颈鹤的知识。
   他得知,黑颈鹤是俄国博物学家普尔杰瓦斯基1870年在我国青海湖发现的,是惟一一种生活在海拔2000米到5000米的高原鹤类。全世界鹤类共有15种,黑颈鹤是国际鹤类基金会最后得知的鹤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定为急需挽救的珍惜物种。在我国,夏天它们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在云贵高原过冬。由于高原生活环境严酷,幼鹤成活率低,加之每年长途迁徙,目前种群数量很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得知这些,孙德辉更加珍爱这些大自然奇妙造化的产物,开始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


  
 黑颈鹤家族曾经的悲惨命运
    在考察中,孙德辉发现黑颈鹤面临极为严峻的困境。
    黑颈鹤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高原的农家视土豆为希望,全家都指着土豆生活。可黑颈鹤的主要食物也是土豆,它们吃农民收获后散落在地中的土豆,也吃农民播种时节种在地里的土豆。为了保证自家的粮食产量,农民不得不驱逐黑颈鹤。
    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一个生产组规定,任何人打死一只黑颈鹤,就奖励10个工分,就从那个时候起,人类的猎枪对准了美丽的黑颈鹤。
    黑颈鹤生活在湿润的沼泽地,而当地的农民又把沼泽地称为“泥炭性沼泽地”,挖出沼泽地中的泥炭做生活燃料。泥炭都埋在一米多深的沼泽地中,能锁住水分,对维持沼泽地的湿度非常重要,农民把泥炭挖出来,沼泽地就会干涸,严重威胁黑颈鹤的生存。
    采访中,孙德辉得知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一个猎户5年差不多猎杀80只黑颈鹤。猎户早晨4:00就潜伏到沼泽地里,商量好,一个人打天上的,一个人瞄准地上的。猎户用的是威力巨大的火药枪,射中一只黑颈鹤,其余的黑颈鹤纷纷惊起,可飞到空中,黑颈鹤仍然逃不过死神的追捕,另外一只猎枪早已瞄准它们。一次,有两个猎人两天内共猎杀20只黑颈鹤!
    孙德辉又通过渠道采访到另一个猎户。他送给猎户两条烟,猎户很高兴地跟他说起自己打猎的经验。黑颈鹤被他们称为燕鹅,他一共猎杀过200只。他和儿子经常是白天踩水,研究黑颈鹤喜欢什么地方。到了晚上,他就带着儿子匍匐前进,慢慢接近黑颈鹤的领地。距离黑颈鹤10米左右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猎杀。栖息在水井湾的20只黑颈鹤,父子俩一次就打死16只,第二年另外4只再次来到这个伤心之地,同样沦为他们猎枪下的牺牲品。从此以后,水井湾永远失去了黑颈鹤的踪影。在静安的一次大猎杀中,他们的战利品太多,两辆自行车绑满了黑颈鹤的尸体还不能全部运走,最后他们回家借了一个手推车,才将黑颈鹤全拉回去。
    听着猎户的讲述,孙德辉的眼睛早已经湿润了,内心锥心般的痛。

  
生存和灭绝之间
    其实在早些年,人们把黑颈鹤视为吉祥丰收的象征,它们什么时候飞来,什么时候好运就来了。不仅如此,还有人认为黑颈鹤是忠贞爱情的象征。
   有一年的一天,桥家一户张姓农民家附近坠落了一只受伤的黑颈鹤,此时正是生产队出工的时候,家长不在家,张家的孩子细心地将受伤的黑颈鹤抱回家,等着父亲回来,孩子父亲回来发现黑颈鹤翅膀被人打伤,忙给它上药,暂时把它留在家中。第二天,大人出工的时候,又飞来一只黑颈鹤,它围着房屋上空“咕嘎咕嘎”叫唤,它看到受伤的黑颈鹤后异常激动,降落下来,扑扇着翅膀想把受伤的黑颈鹤带走,原来它们是一对爱侣。可任凭它们怎么努力,仍然不能双双重回蓝天。这一家的父亲收工回来后,看到了让他泪流满面一幕——两只黑颈鹤交颈而死。他含泪将这一对不能同飞宁可同死的黑颈鹤夫妻埋葬在院子里。
    1993年,一个孩子将一根红绳拴在幼鹤的脖子上,幼鹤长大后,绳子也随之变紧,它因为吞咽食物困难,最后饿昏了过去。孙德辉把它抱回家,可是解开绳子后,黑颈鹤仍然不能进食,他立刻把它送到兽医站,兽医马上给它打了一针,但是仍没能挽救它的生命。孙德辉就此事咨询了国际活动基金会驻威林曹海的李凤山先生,李先生告诉他,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可行的为黑颈鹤治疗的方法,但是千万不能给黑颈鹤打针,只要给他打针,它注定就要死亡。
    1997年3月11日,孙德辉得到一个消息,大山包有39只黑颈鹤中毒,他急忙赶往那里。大山包的景象惨不忍睹,黑颈鹤倒下了一大片,它们中毒的原因是吃了拌有农药的土豆。他们惟一想到的方法就是给黑颈鹤喂葡萄糖以稀释毒素。39只黑颈鹤最后有25只死去。活下来的14只黑颈鹤一回到沼泽地,顿时恢复了生命活力,拼命往水里跑,成鹤并不会游泳,可是它们这时却在水里尽情地游,孙德辉恍然大悟,黑颈鹤通过这种方式降温,这是它们的自然疗法。

  
让更多的人爱护黑颈鹤
    从25只黑颈鹤的死亡中,孙德辉吸取了教训,他要说服更多的人来爱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为了让大山包的人和他一样爱黑颈鹤,孙德辉利用自己多年来拍摄的照片做成一个一米二高,80公分宽的宣传版面,扛到大山包里去,到农家一家一家地做宣传。他告诉农民把沼泽地的泥炭挖了当柴烧,就是毁了黑颈鹤的家。这里的农民没有电视看,他又说服单位领导,动员全科室的人,带着发电机、电视、录像机以及从省里借来录像带给大山包的孩子们看。孩子们看了后非常吃惊,他们纷纷说回去一定要跟爸爸妈妈说,别到沼泽地去挖泥炭,要不然黑颈鹤就没有房子住了,而自己也再不会用弹弓打黑颈鹤了。
    大山包的村民们逐渐对保护黑颈鹤有了认识。孙德辉又和狩猎协会的成员交朋友,积极地说服他们。在他的积极工作中,这些狩猎者中有人将心爱的猎枪砸了,表示与狩猎划清界限。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但自己放弃了打猎,还说服儿子放下了猎枪。同时,这些农家人积极投身到抢救黑颈鹤的行动中,看到因碰到电线杆或碰到房屋受伤的黑颈鹤,他们用草药帮它包扎好伤口,把它放回大自然的怀抱。
    1998年12月,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了,协会得到地区领导的支持,1994年从市级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今他们在继续努力,希望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美丽的黑颈鹤的家族会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