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我们共同的牵挂

王昭荣

 

“瘦草萋萋,植根在大海子的边际,春天已经来临,花朵没有踪迹,幽幽暗香只是传说中曾经的记忆。

“你亭亭而立,玉洁冰清。路的尽头,我默默无语,多想把你冰冷的身躯揉在温暖的掌心,给你呵护与温情。眼眸深处,雨丝沥沥,这碎碎的哭泣湿透了我们的心地……”

这是我在散文诗《让我们红尘为伴》中为黑颈鹤写的诗句。因为爱人在地处滇东北高原的大山包工作,我在1994年时在大山包大海子湿地结识了黑颈鹤,当时,我被它高贵、典雅的身姿所吸引,更为它对爱情的忠贞所折服,于是,在对爱情的歌咏中很自然地把对黑颈鹤的情感也融入其中。而真正认识黑颈鹤的珍贵,还是1998年元旦这一天,这时我已从坝区中学改行到大山包乡政府担任乡长助理,长期在大山包拍摄、考察黑颈鹤的昭通著名环保人士、生态摄影家孙德辉先生与文化馆的朋友一道到大山包来向赶集的村民及中小学生宣传保护黑颈鹤的知识,在集镇的饭店里我与孙老师认识了,虽然他的年龄整整大我两轮,但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从他的叙述中,我才了解到黑颈鹤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与大熊猫、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熊猫”的美称,在中国特有鸟类名录中位列第26号,并且还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鹤类。由于高原气候严酷,食物短缺,幼鹤成活率低,所以黑颈鹤的数量很稀少。国际鹤类基金会1996年公布全世界只有5554只黑颈鹤,而当时在昭通市4县区7个乡12个村的19个栖息地共有黑颈鹤1332只;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1988甚至在北京宣布:未来10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有10种野生动物消失,其中就有黑颈鹤……为了留驻鹤舞大山包的美丽,我欣然配合孙老师在大山包集镇及村庄里向村民们宣传保护黑颈鹤的重要意义,决心和村民们一道保护这种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山之精灵。孙老师说,不要等到“念天地之悠悠”的时候,我们才“独怅然而泣下”。

19983月,孙老师自带电视机、录像机、发电机等设备再次来到大山包,在学校里一个班一个班地轮流放映保护黑颈鹤的节目,我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支持和配合的工作。看到黑颈鹤在画面中翩然起舞,孩子们高兴极了,知道“老雁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不是什么“八级、九级”。夜里,孙老师向我讲起从1992年以来他自费拍摄、考察黑颈鹤的传奇经历,我被他的执著深深感动了。孙老师提议,我们何不发起成立一个保护黑颈鹤的民间组织,带领大家一起来保护黑颈鹤呢?我们一拍即合,并于314这天,在大山包卫生院我的家中,由孙老师口授,我草拟了协会《章程》。孙老师还争得了时任昭通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吴丰田、地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主任杨科的支持,为协会找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然后,孙老师带着我到昭通城的各个单位,找他的已当了部门领导的亲戚、朋友和同学,争得他们在资金上的支持。去昆明寻求支持恐怕是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铭刻于心的记忆了,我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到过昆明,这是我27岁时第一次出远门,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惶恐。为了锻炼我的胆量,孙老师带着我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等单位去,鼓励我要理直气壮,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事,这为我后来能够独当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昭通地区行署的罗永康老专员给了我们一万元的经费支持,又经民政部门批准,在1998124大山包发现黑颈鹤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式成立了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

屈指一算,协会成立至今已经九年了。我们编辑出版了会刊《黑颈鹤》、文艺副刊《绿色风》、慈善副刊《爱之源》及云南爱鸟周特刊共50多期,发表各类作品140多万字,图片千余张。组织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在昭通市四县(区)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开展数十次活动,举办摄影展览、进行环保座谈、开展作文竞赛,宣传面达8万多人次;组织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到越冬地观察黑颈鹤的生活习性、考察黑颈鹤的生存状态、进行黑颈鹤数量同步观测、撰写相关论文及调查报告;积极争得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英国环境发展基金等国际环保组织对滇东北黑颈鹤保护工作的援助及支持,组织志愿者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共投放了6万多斤食物,缓解“人鸟争食”的矛盾,确保了黑颈鹤安全越冬。在市中心开展了“黑颈鹤,我们共同的牵挂”、“鸟是人类永远的朋友”、“黑颈鹤回来了”等大型广场环保公益演出活动;实施“环保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广西高校、云南农业大学、昭通教育学院、昭通师范、昭阳区四小等大、中、小学校作40多次环保宣讲,参与受众5万多人次。开通了“黑颈鹤保护网”(http://archive.hjhbh.com),两年来访问量超过50万人次。利用参加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公众环境教育研讨会、第五届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中华慈善大会等盛会的时机向国内外朋友大力宣传倡议保护黑颈鹤,32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获得者主动要求加入协会,成为名誉会员8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人士在2006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联合签名“关爱黑颈鹤,保护黑颈鹤”20067月,协会还参与发起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中国民间协作网络。这些年来共有5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主动申请加入协会,成为了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其中有来自北京、上海、新疆、贵州、四川、昆明、曲靖等省内外的朋友作为名誉会员加入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列中来,会员中有教师、学生、医务人员、新闻工作者、下岗工人、农民、个体户、待业青年等。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到现在还有李强、牟延安、钱颖、王高祥、王昭平、戴红梅、程卉、邓全勇、黄长美、杨松等一大批老会员,从协会成立之初一直坚守到现在,积极参与协会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不管一路风风雨雨,都痴心不改,信念不移。通过九年来坚持不懈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及滇东北黑颈鹤保护行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老百姓的爱鸟护鹤意识得到有效增强,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从1992年的350只到现在已经增长到了20072201357只,整整增加了1000只;数十万社会公众在协会开展的黑颈鹤保护行动中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成为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协会集体和个人也“沾了黑颈鹤的光”,先后获得了20多项荣誉,其中绝大部分是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协会由“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行动拓展到了筹资助学、帮助弱势群体等慈善救助领域,从2005年秋季学期以来,志愿者们开学时都要到大山包去现场发放上海爱心人士王扬女士募集的“妙舍助学基金”,五个学期来共资助大山包贫困大、中、小学生超过600人次,总金额达13.5万元。我们都在与同学们一道分享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样,作为黑颈鹤保护志愿者,我们也怀有这样一颗感恩的心,没有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要成就一份事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我们获得了这样或是那样的荣誉,但这决不是我们炫耀的资本和停驻的理由,这更是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一份保护黑颈鹤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历史重托。

一个人博大的爱心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永远都会记得1999年的那一场雪,我无法从大山包回到城里照顾独自生活的70多岁的母亲,这个时候,只有老师想起了我的母亲,记挂着她老人家高度近视,担心她老人家上街买菜滑倒。老师买了肉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顶着风雪把菜送给了我的母亲,替我完成了一个子女应该对老人的那份孝心。每每念及于此,我都会心存感激,热泪盈眶……而母亲多年来对我从事黑颈鹤保护志愿服务工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甚至她老人家还充当了义务的收发员,所有协会的信件及汇款都经过她的手,直到现在82岁高龄了还是这样,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编外志愿者。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从乡长助理到报社编辑、记者,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到政府办副主任,无论工作单位如何变化,我都和广大黑颈鹤保护志愿者一道不唱绿色高调,利用业余时间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做好黑颈鹤保护工作。今年7月,区委安排我到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去工作,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把本职工作及所追求的事业完美结合,这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黑颈鹤能够在这方阳光下的天堂起舞翱翔,这是我们身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数百名志愿者、上万名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支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成果。在大家的心中,只有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为了滇东北高原永续黑颈鹤的飞舞,因为,因为黑颈鹤是我们共同的牵挂!

                                          2007年9月17

[本文发表于云南《法制与社会》杂志200712月号总第199期“锐视”特刊“社会传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