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渔烟柳溯源
黄代昌
烟柳,顾名思义是如烟笼柳。在晴朗的清晨,一铺浓雾弥漫在洒渔坝子,笼罩在茂盛柳林,而使得洒渔烟柳被列为“昭阳八景”之一。清光绪五年(1789)己卯科进士谢文翘(昭通人)作为五言律诗云“河干烟树幂,历落钓人居;泛鸭群波暖,栖鸦晚照余;绿堤黄袅娜,夹岸绿扶疏;更卜丰年兆,长条喜贯鱼”。
洒渔烟柳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从植树到成林,能泛烟柳,则要上百年的时间,所以还可追溯到更早——至少也得在朱明时代。从洒渔河各地出土的古文物推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先民就在营盘等地建国争霸;皮匠地出土的“双鱼铜铣”,为汉建初八年朱提所造;柜子洞出土的“乌铜汉铣”,为汉永建五年所造;还有“建盉朱提银”。“南夷长史铜印”等,均说明洒渔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昭通古称朴窝附府阁,汉设朱提,晋称牂牁时,洒渔即称撒由骨,后改洒渔,彝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现在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彝族传统文化风俗的痕迹。明清改土归流时,彝族逐渐被内地汉族所代替。
在洒渔河几十里的河堤上生活的彝汉先民,为了护堤保埂,广植杨柳。久而久之,沿河两岸便长成了排排绿柳。每到盛夏,那丝丝柳絮,从河堤飘摇下河中,与水相辉映一体,大有“烟霞染水观鱼跃,柳絮惜阴听蝉鸣”的感觉。清晨登高远眺,那笼笼雾罩,将柳拂盖,偶然高枝露出,雾中透绿,这便是“烟柳”的真实显露。当阳光喷薄而出时,烟柳的头上已盖上了淡红的雾冠,形成一道百年难逢的壮丽景观。当然,这些景观不是同时出现,在几十里的河堤上,是因地形和气候的不同而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段。如上洒渔的苏家院河堤、乐居寨河堤、下洒渔的绿荫塘河堤、邀集块河堤、贤乐湾河堤、弓背河河堤等均出现过烟柳的景观。
伴随着洒渔出现的这独特的烟柳风光外,在整个洒渔坝子上,还呈现另一种迷人的景观,那就是:
春天,桃红李白梨花素,草长莺飞百卉芳。
夏天,鹅鸭荡清波,荷花浮绿水,烟柳盈堤岸,柳影隐渡船。
秋天,硕果挂枝头,稻谷飘清香,水清游鱼肥,笠翁不思归。
冬天,青松更青,翠柏更翠,绿竹临窗,冬梅斗雪,绿水青山依旧,更加美丽可爱。
由于洒渔有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了侠客游士们远足的上好地方,愿来“陈家花园看花,何家池塘赏荷,洒渔河中钓鱼,三仙洞里探奇……”
“陈家花园”在大尧寨和小龙潭之间的山坳上,为彝族陈姓的先辈所植。园中有松、梅、竹、桂、万年青等及百花,用其树杆和藤蔓,编成马和其他动物、实物形状,春夏一到,满园百花竞开,“绿色烈马”也戴百花……。无名氏联:“众卉齐开,惜花不免劳宾客;群贤毕至,看竹何须问主人。”
“何家池塘”则在波罗奇,池中广植荷花,放养鹅鸭。夏天是观荷的大好时节!联曰:“四处春莺鸣翠柳;一池粉荷引佳人。”
洒渔河中的白条鱼,是昭通的特产,最好的美食。春夏秋是钓者的天下,不仅钓鱼,也钓闲情逸致……联曰:“烟霞染水观鱼跃;柳絮惜阴听蝉鸣”。
三仙洞又叫遇仙洞。在邀集块和贤乐湾之间的山根脚下,为喀斯特石灰岩地质形成。其洞深不可测,洞中石笋、石幔、石柱、石钟乳比比皆是,岩浆水凝成的各种人、物、鸟、兽等形状,十分壮观,伸手可触……联曰:“上山揽胜寻马牙;进洞探奇遇仙人。”
洒渔烟柳点缀洒渔,洒渔四时风光装扮洒渔,我们呼唤洒渔烟柳的早日重现!
(黄代昌系昭阳区洒渔中心校退休教师,本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