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就志愿者工作采访本会主席王昭荣
本报讯 (申正勇 报道) 3月19日下午,在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的推介下,《中国青年报》记者崔玉娟就志愿者工作电话采访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本会主席王昭荣,并于3月21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文章《青年志愿者:呼唤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设立志愿者节;全国人大代表陈夷茁提交有关制定青年志愿服务法的议案;日前,福建、江苏等地纷纷出台规定,符合条件的青年志愿者报考公务员可享受加分……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如何承担起这份责任?感动之外的理性思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记者崔玉娟在文中写道:
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主任谭建光说,志愿者除了具有社会扶助功能外,还具有社会协调、社会参与、社会教育、社会传播、社会创新等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志愿服务应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
云南省昭通市的王昭荣,自从1998年与大山包的黑颈鹤结识,就与志愿环保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山包是著名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栖息地,在大山包,存在人鸟争食、人鸟争地两种现象。前者是因为黑颈鹤以啄食粮食、种子为生;后者是因为当地缺少燃料,靠挖沼泽地的草煤生火,破坏了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沼泽环境。
王昭荣带领黑颈鹤保护志愿者走村入户向当地群众宣传黑颈鹤保护知识。刚开始,志愿者们问当地学生,黑颈鹤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学生回答“8级、9级”,他们以为级数越高越珍贵,现在,他们知道是1级;2000年,近千名村民为了保护黑颈鹤,让出自己的家园搬迁到别处;黑颈鹤数量从1998年的780只到现在恒定在1200只左右……这些点滴的事情都让王昭荣感到兴奋,俨然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王昭荣和他的志愿者组织还积极联系各方资金,资助当地百姓的生活,目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