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协会!两千只黑颈鹤?
——来自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报告
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2007春季鹤情考察组
[摄影/陈胜琦、毛利辉、王昭荣、钟坤 摄像/钟坤]
2007年2月22日至24日是正月初五到初七,经本会二届10次理事会研究决定,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利用春节长假的时机,由协会主席王昭荣带队,带领黑颈鹤保护志愿者王昭平、陈胜琦、钟坤和毛利辉,组成2007春季鹤情考察组第一组,由陈胜琦自驾私家车前往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以及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黑颈鹤越冬栖息地进行考察,了解黑颈鹤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状态,调查人类活动对黑颈鹤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诚挚之心促进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在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自治区新建了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会泽大桥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来到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前,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神往之情,在我们手里收集整理的六卷本《黑颈鹤保护资料》中有许多关于会泽大桥的宣传文章,曲靖电子门户网站(http://www.qj.gov.cn)的文章比较具有代表意义:“每年的9月至次年4月有2000余只黑颈鹤和4万余只灰鹤、斑头雁、红嘴鸥、苍鹭等水鸟来到会泽大桥越冬,是国内最大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因此,会泽大桥有了另一个美名:仙鹤之乡。”《云南航空》等省内外众多媒体都在宣传“全世界的黑颈鹤只有4000只,而每年到会泽大桥越冬的就有2000只”。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筑眉、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项目代表李凤山合著的《黑颈鹤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一书第19页指出:“经过多年对黑颈鹤越冬种群的全面调查统计,现在已基本了解了黑颈鹤越冬种群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世界黑颈鹤的数量估计达8000只,种群的95%以上分布在中国。”如果会泽大桥真有2000余只黑颈鹤,那绝对是黑颈鹤的福音。在强大的对外宣传的攻势下,国内外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这片神奇的土地。
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中部,距县城54km,在东经103度15分~22分,北纬26度38分~45分之间,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有大桥、杨梅山、李家湾、磨盘卡和地得卡5个村委会。这里扎坝建了水库,取了一个颇具时代特征的名字,叫跃进水库,会泽至巧家的公路从水库右侧经过。跃进水库水域面积793hm2,库容达5x106立方米,周围有华山松、云南松。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颈鹤、灰鹤、斑头雁、黄鸭等数千只涉禽和水禽飞到这里越冬。静寂的山峦、澄碧的湖水、红色的土地,在灵动的候鸟引领下,展现开动感的画卷,成为摄影家和驴行者的天堂。
22日早上9时,我们考察组一行从昭通市区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中午1时到达了会泽大桥。一道新建的牌坊式大门上书“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面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粉刷一新的民居,据说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要进入大门必须购买由“会泽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印制的面值20元人民币的《投食捐赠纪念券》,大家都称之为“门票”,大门右侧就是“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办公室,外面的墙上有《观鹤须知》,要求“进入景区必须购票,凭票观鹤;进入景区应当对黑颈鹤生活区域进行投食”等等。据介绍,“会泽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于2006年11月28日在以“人鹤相亲,迎鹤之旅”为主题的会泽大桥乡首届“迎鹤节”开幕仪式上正式成立,该协会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只是由乡上领导叫成立就成立了,目前会员只有3人,3人均为当地村民。有趣的是,“会泽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会长就是我们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的老会员兼杨梅山护鹤员蒋仕学,另两位会员分别是村民陈开堂和赵久乡,他们3人具体负责出售门票、在保护区内巡逻、管理黑颈鹤及其它水鸟等相关事宜,每人每月有100元的报酬。蒋仕学说,“其实这不是卖门票,而是请来观光拍照的朋友为黑颈鹤搞一点投食捐赠,如果连这20元都不想出,我们大桥也就不欢迎你,那你也就没有必要进入保护区了。”所有门票收入均上交大桥乡政府,又由乡政府购买玉米交由协会为黑颈鹤进行人工投食。今年一月初协会与乡政府结了一次账,共卖出门票122张,蒋仕学到粮管所拉了2吨包谷为黑颈鹤投食,就在我们来之前的大年初二还投了一次包谷和洋芋。
在保护区内,我们看到庄稼地中栖息着大片的斑头雁,最多的一群有200余只。当地村民都说,我们这儿的斑头雁多得很,大扎大扎的,一歇到哪家地里哪家遭殃,而且这些斑头雁吃顺了哪片地就在哪片地吃,庄稼全被糟蹋完了,损失大得很。当地村民告诉我们,他们每亩地的损失在300元左右,虽然也有政府部门的人来调查过,但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庄稼地就在黑颈鹤栖息的跃进水库边李家湾二社的李应美说:“这两年为了发展水电,我的庄稼地有6亩被淹没了,每亩地补助我们3000元钱。”2006年2月在昆明召开的“人鸟和谐国际论坛”中有资料表明:“2005年这里的跃进水库为增加蓄水量而提高水位,原来13.5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增加到了20平方千米之多,水位升高后所淹没的除滩涂湿地外,低凹处的耕地、树木、河流、道路也全部淹没,黑颈鹤被迫从杨梅山迁到李家湾,又迁到洪家坪子一带栖息,据说2006年还要提高水位,被淹没农户的耕地每亩补助3000元,而对黑颈鹤的生存环境却未考虑进去。另外,水位提高前,村民抢救性砍伐低凹处树木,使生长几十年的大树毁之一旦。”(《保护鸟类,和谐发展》,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35页)这个场景与我们所见到的实际情况一致。
23日清晨7时,我们一行来到了大桥乡跃进水库旁的黑颈鹤栖息地考察。天还未亮,没有雾,是个观鹤的好日子,远远的我们就看到一群鹤和斑头雁、黄鸭等水鸟栖息在水库边。在我们来之前已有两批摄影爱好者先期到达,他们扛着各式各样的摄影器材从不同的方向顺着尚未被水完全淹没的原来的小路靠近黑颈鹤栖息的地方,等待鹤群和水鸟在日出来临时候的美丽画面。趁着这个等待的时分,我们了解到这些摄影者来自香港、广州、深圳、贵阳、昆明、玉溪等地,共有30多人,他们距离黑颈鹤当前的栖息地分别有70米和120米左右,离投放食物的地点仅有40米,换句话说,摄影者和旅游者已经侵入了黑颈鹤的“餐厅”及“卧室”。7点20分,在清晨的光影中鹤群最先开始起飞,分三批从栖息地飞到了村庄后面的山梁上,每批起飞的间歇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数了一下,三群鹤只有43只,等到太阳完全跃出水面,仍然没有鹤群起飞,再用望远镜观察,栖息地已经没有鹤了,只有斑头雁和黄鸭等水鸟栖息在水边,共有700只左右,到8点20分,大批的水鸟已经飞离水面,只有小部分不愿意飞走,依然在水面享受着温温暖暖的阳光。外地来的摄影者们由于没有拍摄到满意的黑颈鹤的照片而深感遗憾,这与大家所期望的“2000只黑颈鹤”越冬栖息的壮观场面大相径庭,反差强烈。
面对这一尴尬场景,作为黑颈鹤保护志愿者,我们不禁要问,近2000只黑颈鹤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走访了十多位当地村民,通过实地考察,找到了影响黑颈鹤越冬栖息的几个因素:
一是春节期间按照农村风俗习惯,当地村民喜欢燃放爆竹欢度春节。由于黑颈鹤被迫生活在洪家坪子很小的一个范围内,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离村子较近,受爆竹声的影响很大,同时也缩短了野生禽类与家禽的距离,有的地方只有几十米之隔,增加了家禽与野生禽类间相互传染疾病的机会,甚至村子里的狗还会冲黑颈鹤叫,干扰了黑颈鹤正常的生活习性,正月初二投放在黑颈鹤栖息地的包谷和洋芋就几乎没有黑颈鹤去吃,初六早上我们看到这些食物还严封不动地在栖息地里,这种情况在其它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是不可思议的。
二是一月中旬以来,村民说有“上海赛艇队”就在跃进水库集训,这些队员住在大桥乡上,计划集训3个月。就在我们来的前两天,有8艘赛艇清晨就在跃进水库中集训,惊飞了黑颈鹤,让昆明的影友极为生气,当即就打电话告知国家环保总局,接连两天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会泽县环境保护局以及大桥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先后到保护区或打电话询问此事。
三是整个保护区没有划定禁止游人前进的警戒线,摄影者和旅游者距离鹤群较近,方便了摄鹤、观鹤的人们,也影响了黑颈鹤的生活习性;而“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仅有的3名会员力量单薄,要加以制止也是力不从心,难度很大。
四是跃进水库水面增加,减少了黑颈鹤赖以生存栖息的沼泽湿地面积。本会会员、大桥乡农民摄影家杨华告诉我们,前不久有个村民说有黑颈鹤晚上就歇在山上,没有飞回水库边,他不相信,就与那个村民打赌,结果他们晚上借着月光在山上发现了8只黑颈鹤,只好输了50元钱,这是黑颈鹤被人类活动“逼上梁山”的微缩反映。
五是有村民告知现在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大海子的黑颈鹤越冬数量由去年的190只增加到今年的290只,还有在尹武海子也发现了黑颈鹤,估计是会泽大桥的黑颈鹤飞到了临近乡镇栖息,不排除“移情别恋”的可能。
尽管这样,几百只黑颈鹤与所宣传的“2000只黑颈鹤”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到底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鹤类专家的相关调查。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资料。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鹤类及水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会顾问王岐山先生与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项目代表李凤山博士合著的《中国鹤类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一书中有篇文章是《云贵高原黑颈鹤的分布和种群现状》,讲述了云南省林业厅和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连续几年组织开展了云贵高原鹤类和大型水禽调查的情况,数据如下表:
县 名 越冬地
2002
2003
2004
1月18日 19日 1月18日
19日
1月13日
云南西北部 (宁蒗、玉龙、香格里拉等地的数据略)
云南东北部 (鲁甸、永善、寻甸等地的数据略)
昭 阳 大山包
916
930
1043 1049 1176
巧 家 马树
109
119
139 141 123
老店
40
32
14
14
0
会 泽 大桥
450
353
233
255 268
者海
79
190 259 233 246
火红
16
16 13 13
8
驾车
48
48
40
40
51
贵州西北部
威 宁 草海
768
762
754
738 779
合 计
3261 3182 3487 3370 3562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鹤类专家统计的数据是:2002~2004年,在会泽大桥的黑颈鹤越冬数量在233~450只之间,整个会泽县4个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数量在541~607只之间。台湾《鸟禽天地》杂志第29期公布:1996年12月29日,会泽大桥栖息着越冬黑颈鹤种群共92只;《中国鹤类通讯》连续几年公布的数字是,1999~2000年会泽大桥有越冬黑颈鹤69只(其中幼鹤11只),灰鹤780只;2000~2001年会泽大桥有越冬黑颈鹤73只(其中幼鹤8只),灰鹤近900只;2001~2002年会泽大桥有越冬黑颈鹤76只(其中幼鹤7只),灰鹤近400只。这些数据我们还在《云贵高原黑颈鹤的现状及保护》(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4月版)等专业书籍中得到证实。可以说,媒体宣传的有2000只黑颈鹤在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是一种炒作,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不到500只的黑颈鹤在大桥栖息,这个数字是不容乐观的。面对蜂拥而至的摄影者和旅游者来说,黑颈鹤的生存让人堪忧。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数量稀少的黑颈鹤能有多大的耐力和极限承受人类生产生活、追求艺术和亲近自然的追击?
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规定,加强领导和监督,健全机构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和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实验区进行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议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设置警戒线及标牌标识,或者在进入栖息地道路两旁的树干上刷上一米高度不会影响树木成长的白色颜料,告知观众再也不能前进,应用望远镜远距离观鹤,同时应限制游客人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而不是旅游,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黑颈鹤的承受能力,应多为黑颈鹤的生存考虑,让黑颈鹤拥有自在自适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
二是黑颈鹤等大型涉禽既要有足够面积的觅食区域,又要有足够面积的栖息区域;其觅食区多为沼泽地、农地和荒坡,栖息地往往是视野开阔的浅水区。水面的扩大使得黑颈鹤栖息地离村子较近,人类活动极易干扰黑颈鹤的生活,加之淹没了沼泽地,黑颈鹤就丧失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到山上栖息也就不足为奇了。建议跃进水库的水面只能减少,再也不能扩大了。为了经济利益开发水电也要顾及当地的生态效益,没有了黑颈鹤,大桥的自然风光再优美,也缺少一种生机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就会与“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名称不相符合。
三是建议当地对外宣传部门本着科学的精神以及客观、真实、负责的态度来报道黑颈鹤越冬栖息的状况。如果一昧炒作,2000只黑颈鹤的数量对外界摄影者及旅游者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云集大桥虽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也干扰了黑颈鹤的自然生存状况;更重要的是,游客乘兴而来,看到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受媒体宣传所形成的印象反差强烈,带回去的负面宣传不容忽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也只有真实才能让黑颈鹤永远生活在这方阳光下的天堂。
四是成立“会泽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让民间的力量参与黑颈鹤保护事业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社会团体应有业务主管部门,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人,并且应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才是合法团体,才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建议当地应以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程序办事,让保护黑颈鹤的社会团体具有合法身份,按照组织内部的操作规程,真正为黑颈鹤保护事业贡献力量。“景区门票”的收取及金额的核定也有相关规定,让“会泽大桥黑颈鹤保护协会”的会员来收取“景区门票”也是不妥当的,解释为“投食捐赠”也显牵强,因为既然是“捐赠”就有自愿性及金额的不确定性,捐赠一元钱也是一份爱心,并且还应按照捐赠者的意图使用,其收支情况应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外界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是在关注黑颈鹤生存的同时,也要关注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我们高兴地看到,进入景区大门就是新农村的示范区,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当地村民反映出来的鹤类及水鸟啄食庄稼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大桥乡党委、政府争取相关经费,对庄稼遭受严重损失的农户给予经济补偿。黑颈鹤的保护工作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具体和迫切的问题,应对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进行长远规划和布局,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并制定出鼓励农民保护黑颈鹤的政策和措施,让群众享受到环保带来的益处,当地群众才会有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对待黑颈鹤保护工作,才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建议上级部门成立会泽大桥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归口管理,对大桥自然保护区行使管理职能。其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保护区的各项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统一保护和管理保护区;调查黑颈鹤及亚高山湿地等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实施黑颈鹤和湿地环境等监测活动,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组织开展黑颈鹤繁殖及其生活习性、湿地植被恢复等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对鹤进行的人工投食行为等等。
今年年初,一份让人充满遐思的驴行招集帖出现在《驴友空间》的网站上:“在海拔2500米的云南高原湖泊中,有人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醉人心灵的地方。发贴的作者没说是什么地方,只为了思念一个人,把那里叫作‘念湖’。听说那里有美丽的风景,有优雅的黑颈鹤,还有蓝蓝的天空和暖洋洋的阳光,喜爱大自然的人们无法抵御其诱惑,到处寻找,结果终于找到了,原来她在会泽的大桥。”连绵的群山下,一汪不见边际的湖水,漫洒着曲曲折折的水岸,以动人的身姿,在金阳的照耀下,闪动着醉人的身姿。黄昏和着沉醉的夕阳,蓝天和着静美的湖面,思念和着旷远的剪影,还有年复一年思归的黑颈鹤的动感身影,这才是“念湖”所有的概念,这才是这片水做成的家园最美的名字。
我们衷心地希望,象征吉祥、幸福、忠贞的黑颈鹤能年复一年回归这片水做成的家园,那时,“念湖”就是我们思念的全部,我们梦想的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