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志愿者到大山包下野猪作鹤情调查

 

本报讯   (至   报道)  16日的昭阳区大山包乡气温只有零下4度,黑颈鹤保护志愿者王昭荣、牟延安、钟坤等不顾雪凌路滑,来到车路村的下野猪作鹤情调查。

下野猪距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子黑颈鹤栖息地只有两公里,每天清晨鹤群飞离大海子夜宿地后,就有三、四百只黑颈鹤飞到下野猪旁的海坝来,直到傍晚六点多钟才飞回大海子夜宿地,村民们经常可以见到成群的黑颈鹤在海坝里寻觅食物。“黑颈鹤是保护动物,我们没有哪个敢打它,就连村里的小孩都知道要爱护黑颈鹤。” 村民陈永全说。在春播时节,来海坝的农地里找吃的黑颈鹤就更多了,村民播下去的种子损失很大,“我家每年都要被黑颈鹤吃掉千把洋芋种,我们只有推迟在农历二月中旬才播种,损失就会少点。”村民们唯一“吓鹤”的办法就是在地里插上绑有塑料薄膜的竹竿,装扮成类似“稻草人”的模样让鹤群不敢靠近。面对黑颈鹤吃了洋芋种,34岁的陈永全质朴地说:“黑颈鹤吃了就算了,给大山包带来好处的就是黑颈鹤,不管是扶贫救济,还是捐资助学,我们大山包人都得到了很多实际的帮助。” 陈永全家的两个小孩在车路村小河边小学读书,他们都得到了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提供的“妙舍助学基金”的资助,“你们不但管了书学费,还管了中午的午餐费,解决了我们的困难,我们很高兴。” 陈永全对王昭荣说:“你在发放助学金的时候跟我们说的,有了黑颈鹤,大山包就有希望,真是如此,我们非常感谢外面的好心人。”近几年,村民们还积极参与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列中来,“去年我在麻地海看到一只生病的成鹤,就赶忙跑到大海子管理站告诉保护区的人,他们为鹤打了防疫针后又及时医好了鹤。” 陈永全年满八十的老父亲陈大礼从记事时开始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近30年的时光里都会见到一对“看海雁鹅”在家门前的海坝湿地里产蛋孵化,“小鹤都随鹤群飞到北方去了,他们都还在大山包,后来水土流失,冲沙下来淤住了海坝才不见了。” 说起往事,陈大礼老人记忆犹新。

在车路村,陈永全家算是家境好的了,他每年卖点牲畜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解决生活用煤和照明问题。“一个月要烧500斤炭,用40度电;一年要花费1800元的炭钱,将近400元的电费。”由于广种薄收,自然灾害频繁,全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为了解决生活用煤,老百姓要么花高价购买从外地长途运来的煤炭,要么只能修枝打叶、开挖“海垡”,这样就会破坏黑颈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将积极争取外界慈善组织的援助和支持,如果能够筹集到这笔不菲的资金解决村民的“燃煤之急”,那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局。